资料图: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的中国风头盔
马蒂厄·贝莱说,这是他特意为北京冬奥会设计的头盔。他特别解释,虽然今年是虎年,但龙是中国的象征,所以放了龙的图案。由此引来中国网友评价——“太懂了”。
从北京冬奥会到国际时装周,从日常消费到文化娱乐,十年来,伴随着国潮崛起、华流出海,懂得品味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
十年来,中国人也借由国潮,转变与自我对话的视角。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好莱坞大片《2012》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世界末日来临,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成为拯救人类的最后希望。电影公映时,这一中国元素曾引发热议。
很长时间以来,“Made in China”是中国在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但说起中国品牌,推崇的人却不多。即便在中国,很多人也默认“进口的”才是大牌,“洋品牌”才值得信赖。
这种情形在近年来得到改变。国潮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一种风尚,赢得90后、00后的青睐。2018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携中国元素鞋服亮相纽约时装周,故宫推出文创口红,老干妈、大白兔等一批老字号集体创新,中国潮流强势出海。
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涨528%。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为海外品牌的三倍。
如今,国潮正进入“3.0时代”,不再局限于特定品牌,而是成为一种消费和文化概念。在国货崛起之外,更意味着文化与科技的全面复兴。
从“一墩难求”到中国潮玩受热捧,再到手机、汽车、家电等创新产品受到国际市场认可,有评论指出,这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
从“中国元素”到“中国文化”
“为什么LOGO大的衣服在浙江卖得不太好,还不如欧洲,我本来听说中国人很爱LOGO。”多年前,曾有国外服饰品牌高层如此发问。
十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世界工厂”亦成为“全球市场”。奢侈品品牌涌向中国,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然而却常因运用不当被中国消费者吐槽。
加上中国元素就能体现中国文化吗?什么才能代表中国文化?这些问题同样萦绕在中国文化行业从业者的心头。
十年来,关于国潮文化的探索一步步展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国产动漫用“国风”挖掘中国故事;《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节目用新手段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人世间》《甄嬛传》《琅琊榜》等国产影视以“华流”圈粉无数;《这!就是街舞》《我们的歌》《声入人心》等国产综艺以原创引领潮流……
穿汉服过端午中秋,看国潮风文艺作品,传统文化正成为中国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助推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赋予其更多新的时代内涵。在潮流之外,年轻人更期待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而非中国元素的简单堆砌。
有观察家指出,国潮就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与“再流行”。
从“追逐潮流”到“开创潮流”
每次奥运会开幕式后,都会迎来世界各地观众的点评,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而在众多声音中,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功夫、杂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太不中国了”。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够中国”的开幕式,以更加自信的方式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美与数字科技美,在历史沉淀外更贴近时代脉搏,赢得国际社会的一片好评。
事实上,不只北京冬奥会,国潮的兴起,正在逐渐打破种种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功夫、旗袍、茉莉花……渐渐被中国网文、中国游戏和音乐、中国美妆服饰等新的文化元素所替代。
与之同理的,还有中国故事的讲述。近些年来,好莱坞式的中国故事往往难以取得中国观众的认可。在价值观之外,陈词滥调的“套路”正使其失去吸引力。
谁来定义国潮?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渴望用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对中国审美再定义。
从仰视世界到更自信地平视世界,从追逐潮流到做潮流的开创者。国潮出海,背后是国人心态的变化,也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何以中国?又当如何阐释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如今已经接过这一命题。从这一角度而言,国潮出海,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完)
新春走基层|甘肃临夏:大学生“牵手”乡村就业工厂****** 新华社兰州1月11日电 题:甘肃临夏:大学生“牵手”乡村就业工厂 新华社记者 打开电脑、登录网站,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马全祥熟练地运营着一家网店。和城市里的上班族不同的是,他的工作地点是在西北老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家乡村就业工厂。 临夏回族自治州自古被称为西部“旱码头”,这里商业发达,依托当地牛羊养殖建立起的皮毛加工业更是十分兴旺。广河县三甲集镇就是著名的皮毛交易中心。 马全祥就业的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是县上成立的乡村就业工厂,主要从事皮毛马甲生产和整皮加工,并开发生产护膝、护腰、护肩等产品。公司车间员工有307人,大多来自周边农村。 临近春节,车间里复工复产的景象“热气腾腾”,员工们忙碌在各条生产线上。 广河县乡村就业工厂内,1997年出生的马天龙正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2020年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线下实体店经营困难,西裕公司将经营转到线上。然而,网络运营及销售人才短缺成了公司发展的最大短板。“普通工人口才表达能力有限,也不懂网络技术,急需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公司负责人马中云介绍。 马全祥2019年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了半年,因为家里人口多,经济压力大,他便在2020年回到了家乡。随后,马全祥应聘到西裕公司工作。 一开始,他负责客服和售后,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熟悉企业运营后,公司将两个网上店铺交给他打理,并将这两个店铺一部分股份转让给他。马全祥的收入也从拿固定工资变为绩效奖励。2022年,马全祥的税后收入超过10万元,他非常高兴,将大部分收入补贴家用。 广河县乡村就业工厂内,1999年出生的客服杨小倩正在回答电商平台上顾客们的问题。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家里人口比较多,有妹妹和弟弟还在上学。我的收入可以极大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马全祥这几天在网上翻阅各种汽车信息,并准备考取驾照。有了稳定的收入,买车也提上了日程。 马全祥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对将来也充满信心:“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是一片蓝海,前景非常广阔。” 马中云说,2022年企业又招聘了6名毕业大学生,他们有的来自甘肃省内高校,有的来自省外高校。目前公司在职的大学生达到了16名。 广河县乡村就业工厂内,“90”后大学生正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周梦蝶 摄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乡村就业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生产的商品物美价廉质优,但由于缺乏人才和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总是出现“有货无市”的现象。“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大学生的招聘力度,以此提升管理和营销水平,推动商品走出去。”马中云说。 此外,当地政府也大力支持乡村就业工厂吸收大学生就业,并给予企业每人1500元的就业补贴。目前,广河县已有264名大学毕业生在乡村就业工厂就业,他们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记者姜伟超、胡伟杰、马莎、周梦蝶)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三分快三地图 |